敗家其實都有徵兆,只是看不看得出來,可惜家裡的財務大臣,似乎不是太能解讀我的心意。
繼上回 Air Manila for Macbook Air 專用袋(我根本沒有 Macbook Air 啊)之後,我又再度展現非 iPhone 不入手的決心,先跟朋友購入了一款硬殼保護套。上午趁著朋友來,就用這款硬殼保護套來實際組合測試。

對於號稱硬是保護殼,我自己用過另一款 Xtrememac NBA 紀念款,其優點是螢幕位置一樣有覆蓋層,而且不影響視覺;但是缺點則是硬殼很厚,用久了要操控轉盤,就點費翻力氣。
這款硬殼套嚴格說起來不便宜,雖然是用很優惠的友情價入手,但市售價 NT$ 1490 乍看之下,還是會猶豫一下。仔細跟廠商聊了一下,才知道這一組硬式保護殼並非壓克力製,而是採 PET 工業塑膠成形,而且其硬度與抗磨性,採 Apple iMac 外殼透明表層同等級,難怪喊價如此高貴。
打開跟 iPhone(16G 版本)對照一下:

市面上多數這類硬殼商品,都會在螢幕位置挖空,避免影響操作。朋友這一支 iPhone 本身貼有鏡面保護貼,以前就玩過,對操控沒有影響,只是再安裝上硬殼,原本讓我有些遲疑的。
不過先裝上去吧:

大小很合,厚度也還可以接受。不過,有注意到這張圖片螢幕左上方有點花花的?還以為是我的相機鏡頭髒了哩。這是因為保護殼與鏡面保護貼相互附著產生的「牛頓環」 Newton Ring(註記摘錄這裡:當光波射進平面玻離與透鏡間,一部分在曲面透鏡與空氣的交界面反射 ,另一部分則射至平面玻璃後再反射,這兩部分光波會發生 干涉的現象 ,而在透鏡面呈現一系列的同心圓彩色圈,此彩色圈稱為「牛頓環 (Newton Ring)」)。雖然正面看影響不大,不過還是可以考慮未來要不要先貼保護貼就是。
多幾張照片看看:



保護殼正面開了三個小洞,一個是底部開關鍵,兩個在上方,分別是聽筒位置以及通話感應器的位置。


背部有一個小設計是我很欣賞的,雖然是很小的地方,但也可以體會到廠商的用心:

是的,四個小顆粒,可以稍稍墊起 iPhone,避免保護殼刮花了。
■ 結語
實際使用的心得,比我想像的順暢,即使觸控表面多了一層保護,使用上確沒太大差別。加了保護,也比較敢往包包、口袋裡放,甚至放褲袋,也不會太擔心零錢或忘記放了鑰匙造成表面的刮傷。
接下來?老婆啊,那個 XX 不是要從美國回來,要不要請他順便帶個......。
敗家四人組對此項產品的總評 |
 |
iPhone 的保護殼已經越來越多了,要挑個自己覺得好用的保護殼,實在是很難的事情,畢竟各家廠商都不斷在同中求異,使出渾身解數,十分辛苦;回頭瞧瞧買家也挑得眼花撩亂,十分辛苦。 評分∕ |
 |
我覺得厚度有些厚,但看在材質耐磨的份上,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地方吧! 評分∕ |
 |
老夫很喜歡這種從骨子裡改變的實際,而不是只在外觀上搞些障眼法的浮濫。 PET 工業塑膠... COOL ! 評分∕ |
 |
在下曾帶著這個外殼到老地方冰果室小型網聚去,任有 iPhone 的幾位網友把玩,大家都覺得不錯,應該代表通過試煉了吧! 評分∕ |
總評分 |
 (在此採用老地方冰果室「冰品評分系統」:最少半盤冰 ,最高五盤冰 ,有時還會外加櫻桃 在冰上面以嘉勉某些為評鑑者所感佩的特別之處。) |
購買指南 |

搜尋 Fashion Luxury 品牌的所有商品...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