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行 Time Machine 備份後,把原本 MBP 120 G 的硬碟當然的升級成了 320 G 的肚量…,只是,胖的人多半只會越來越胖…,電腦的肚量需求更是越來越高。
剛巧,朋友推薦,有機會試用一款商品: WD My Book Mac Edition 。多大的容量? 1 TB。
跟目前使用的 320 G 硬碟對比,可以這樣看:

所謂的 Mac Edition 指的是 Formatted for Mac ,也就是內部硬碟已格式化為 HFS + (日誌式)。



至於 「 for Mac 」這個字串的含意,晚點再來談,先開箱吧!

鮮明的包裝,內裡也俐落:

簡易的安裝圖(果然 easy 啦):

包裝裡三組設備:外接硬碟、電源供應器,以及 USB 傳輸線。

尺寸不算大啦,拿 iPhone 3G 對比一下:

電源供應器也不大:

硬碟加盒的主體:

其實外觀質感比我想像的好,除了正面與兩側邊一體成形採黑色烤漆外,上下與後側則同樣一體成形,而且採銀色呈現,充滿了規則卻有變化的散熱口設計。


底部止滑設計也很確實、穩固:

極為簡單的界面:電源 + mini USB。

注意一點,竟然有 Kensington Slot 鎖孔設計。

也對,這一組 1 TB 的儲存設備,比起市面上入門筆電,價格上或許也不遜色吧。尤其,若是執行 Time Machine 備份,裡頭的資料恐怕用錢也買不到,好好保護避免遭竊,也是必要的。
只是…,搭配起 MBP ,似乎有些奇怪?

瞧瞧遠方來日無多的經典 PowerBook Pismo G3 500 …,怎麼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啊!

心心相印一下: Apple logo 對上 WD 。

插上電源,連結上 USB ,在 MBP 桌面上很快就看到這個:

簡單確認一下硬體規格:

進入 Finder ,已經有個 Folder 了?

再點進去,可以看見有 CHT (繁體中文) 的選擇…

原來是使用手冊:


實際使用下來,有幾個感覺:
優點:
缺點:
- 外觀不像是 「For Mac」
- 傳輸界面僅有 USB 2.0 ( 1394 呢? eSATA 呢?) -- 雖然 MacBook Air 、 New MacBook 也不再擁有 1394 界面……
跟我目前原本使用的外接設備來比較看看:右邊的 G5 造型外接盒是不是比較對味啊?

看看後端:

這才像是「 For Mac 」啊!雖然說跟廠商問了後,得知這款測試品為入門款式,進階版本則會有 1394 界面以及銀、黑兩色的選擇。
昨天和勸敗魔人吉米丘在 Twitter 聊到「For Mac」時,有這麼段形容:
(所以吉米昨天才在說,現在買賣,真正是在賣使用者經驗,這個經驗從開始互相接觸就開始了…一直到這個產品掛掉,才結束,而不是在「那個硬體產品」,有時候客人買的到是快感,有的是買貼心,有的是買方便,有的是買時間)
|
確實,若是 WD 在全系列「For Mac」的產品上,都能備齊 Mac User 的使用習慣跟期待,或許那股心動會更直接吧。
敗家四人組對此項產品的總評 |
 |
越來越多硬碟大廠進軍外接硬碟市場,以後的選擇還會更多。
評分∕ |
 |
外表還算 OK ,個人對於這樣的商品不會太挑剔。
評分∕ |
 |
老夫覺得要看使用者要的是什麼,有些朋友可能會喜歡這樣的外表,有些則覺得不夠 "傳統" ,這當然沒有誰對誰錯,只是習慣問題。至於界面方面,老夫使用 PC 所以覺得 USB 是 OK 的啦。
評分∕ |
 |
在下覺得現在越來越多廠商來搶食已經內建硬碟的外接盒市場,所以空殼將會呈現兩極化走勢:DIY 族與玩家族。這個圖方便的單站購足市場令人不敢小覷。
評分∕ |
總評分 |
 (在此採用老地方冰果室「冰品評分系統」:最少半盤冰 ,最高五盤冰 ,有時還會外加櫻桃 在冰上面以嘉勉某些為評鑑者所感佩的特別之處。) |
購買指南 |
 目前我們並未販售相關商品,不過您可以繼續給我們動力與建議…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