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吉米 2005 年一月分享的「[新知]夢幻尤物Apple 20吋螢幕」引起廣泛討論,在該篇文章發表後,吉米也廣邀 30 位夥伴一起採購了這套夢幻尤物,代表吉米並不是只是光測而已。 也在同時,市場上面大尺寸螢幕的戰火也差不多在同時正式開演,後來的 Dell 一系列大尺寸螢幕、 acer 的法拉利螢幕,每次總是牽動各位夥伴的心理:到底該買哪一台螢幕呢? 隨著市場需求、面板供需問題,現在 19 吋螢幕都已經掉入四位數字的售價,甚至一般的 20 吋螢幕,也頂多在突破萬元大關之後沒多遠而已;當然也因此造成了「百家爭鳴」的局面。 百家?當然沒這麼多家,不過有在出螢幕的,而且是「好」螢幕的,不過就那幾家,不是嗎?其實說真的,很多夥伴都說,選購螢幕不就是看那 spec 裡面的那幾樣數據嗎?例如螢幕更新率、真實解析度、然後呢? 難不成還要會上天、下海?! 所以囉,現在的螢幕,基本上已經沒有甚麼太大的差別,所以各家廠商無不無所不用其極,希望能夠吸引各位消費者的目光,例如 a 廠牌祭出的就是法拉利的授權版本,價格呢?喔…你知道就好,內行的人會去買平價板,不會去買紅色那一個,因為還貴上不少。 而 d 廠商呢,則祭出大尺寸螢幕,加上 tvbox 模組內建,讓消費者可以把他變成一台電視,或是顯示器,讓你去接 DVD 、或是接上 PS2 來玩遊戲。 行文至此,大夥相信也知道,然後呢?還有甚麼搞頭?還有甚麼花樣呢? 最近在網路上面,讓吉米眼睛一亮的就是這個 ViewSonic的 22 吋 HD ViewDock LCD 螢幕。 戲法還能怎麼變呢?不過就是螢幕不是嗎? 當然就是為了這個呀~~ iPod 的 Dock 喔! 這台螢幕的包裝可說相當不錯,值得鼓勵,各個環節都注意到了。 螢幕上每個 polish 的部份,都用這種膠帶給保護起來,這是後軸上讓你收藏排線的小貼心設計 連後面這個 logo 也怕亮面被刮花,所以也是有保護的… 對於不少夥伴來說,很重要的五個字「製造地:台灣」,當然啦,這是指「螢幕」部份… 下面的多媒體暨 iPod Dock 座來說呢… 就是 MIC 的啦~~ 你看,多細心的包裝…三隻鳥被保護在兩層塑膠後面! 而你在這裡看到的黑色部份,幾乎都是亮面處理,意思就是--很美,但盡量少觸碰,不然就是勤勞點兒,有空多擦拭一下囉,因為會沾指紋啦! 記得吉米分享過一篇「[覺悟]關於螢幕保護貼:原廠的設計一定有他的道理」,中間有提到,不管你的環境有沒有背光,螢幕是霧還是亮面,真的有關係。 這是吉米在大半夜拍的螢幕照片,手指頭離螢幕 3cm,投射光源在正上方,四周都是黑暗的,這下沒有背景反光的問題吧?結果呢?你看看若有貼上一層亮面的膠膜,他的確會產生這樣的反射在螢幕上面。 或許有夥伴會說:「好的保護貼就不會這樣,抗反光效果會更好。」對,吉米相信絕對會有更好的。 但是何苦呢?原廠的霧面抗反光螢幕,在同樣的條件、拍攝角度、手指與螢幕間的距離都相同的狀態下,你看看差多少? 所以吉米才說,原廠設計一定有他的考量。當然啦,到了後來,供需再也不是一個參考數值的時候,消費者的需求,往往就變成了現實的考量面。消費者喜歡螢幕看起來亮亮的,他們才會掏錢購買,那為了生計,最後只得跟著這樣做囉。反正眼睛瞎掉的不會是自己就好了… 不是開玩笑,吉米就是這樣這段時間以來,眼睛狀況變好差喔。結果反而多花了幾千元買高檔螢幕保護貼,卻傷了更無價的眼睛… 天啊!吉米真是覺悟的太晚啦~~建議夥伴早點覺悟啊。 這是本機的配件一覽,不外乎就是 DVI 、 DSUB 、電源線, Dock 的電源線(是的,下面那個底座,要另外供電…實在有點…無奈啊),還有音源線、 USB 傳輸線等等。 拆掉膠膜之後,開始來好好品味這台螢幕吧,三隻鳥,早期可是高階領導品牌之一啊,那時候白牌 CRT 螢幕充斥整個光華商場,便宜又大碗;但若你真的要好,就會去挑 CRT 是採用 Sony 的 FD 特麗霓虹映像管的螢幕,就算螢幕中間給你出現兩條阻泥線,也會讓你覺得這是懂得欣賞好貨的高階人士的象徵,或是一定會挑日系品牌映像管的螢幕。 不過說真的, ViewSonic 就在那時候,提供了相對應的各式解決方案,要高階的,有~~ 要普通的?當然也有,不過由於品質的掌控與口碑塑造下, ViewSonic 就成為了當時響叮噹的品牌之一。 這是螢幕的觸控面板。說真的上面這幾個按鈕,對於吉米來說根本不會用到,因為電源只要開了,他會針對電腦的使用而自動開啟,或是進入睡眠。 接著兩旁的螢幕微調,吉米更是不會用到啦~~ 調整亮度?!調整對比?! for what ? 難道夥伴的眼睛是「神之雙眼」?可以手動調整出正確的色彩?! 吉米在 2003 年四月有分享一篇「[新知]妳看到的是正確的顏色嗎?」文章中,就有提到… 你看到的顏色,是正確的嗎?你看的到第一排的 11 個灰階嗎?你看第二排、第三排的灰階,有摻雜其他的顏色嗎?正常來說,應該只有灰色,不會看起來有點藍、有點紅、或是有點黃… 因為就算再「神」的螢幕,也是建議夥伴拿出專業校色器材,讓電子眼睛,去幫你校正你所看到的顏色吧~~ 然而校色的器材有一般使用的,也有專業使用的,差別就在於你要將螢幕校正到多麼嚴謹的程度。所以你還在「瞎」調你的照片嗎?你還在惡搞你辛苦外拍回來的生活美好片段嗎?先把你自己所看到的部份給弄正確來,這樣你下去修改,才有意義啊! 「能源之星」這種貼紙,就像各式規格認證貼紙一樣,那是一定要的啦。也順便證明一下自己是符合「世界級」標準的喔! 這是多媒體底座的後面,各位可以看到這裡有一個電源輸入孔、 USB-B 的接頭,讓你接上電腦,使這個底座正確運作,而旁邊則是讓你將電腦上面的麥克風以及音源輸出給接過來,上面已經標示好標準的顏色,你只要照著顏色,將插頭接入相對應的插孔即可,另外最右邊則是一個 USB 的插座,讓你插你要插的設備。 看到這張照片,各位就可以知道,要如此美麗動人,就是要付出代價的啦!代價是甚麼?上面提過啦~不是不要去碰,就是勤勞點多去擦拭囉~~ 當然這套螢幕的最大「賣點」就是可以讓你的 iPod 不用再可憐兮兮的躺在桌上同步! 透過這個 dock ,你可以將你心愛的 iPod 直挺挺的站在這裡! 小黑趴,你不要怕!有 ViewSonic 當你的靠山! 這後面網狀飾板後面,就是多媒體喇叭啦! 底座旁邊有個凹孔,這不是煙灰缸,更不是零錢放置孔喔… 這是重低音的輸出孔喔… 換個角度來看,這樣你就對於整個 dock 的外觀有完整的概念了吧… 這時候只要音量旋鈕一開… 小黑趴,就開始飆歌啦… (註:要讓插放在此螢幕上的 iPod 播放音樂或影片,必須透過電腦裡面的 iTunes 來播放,無法在電腦未開啟的情況下,單靠本螢幕獨力播放 iPod 裡面的歌曲與影片;當然,螢幕畫面也不會有 iPod 上的影像出現) 當然在小黑趴上場之前,你要先找好對應 iPod 的底座轉接板,這樣放上去才會完美。不過,吉米最新的小黑趴 iPod Video 80GB 由於容量大,又是最新最火熱的展品,所以這些轉接板中,沒有一個可以讓吉米可以輕鬆放上去的,不過這不能怪 ViewSonic,因為這最新款 iPod 跟這螢幕幾乎同時上市啊… 而在 dock 的正中間,我們可以看到一個 3.5mm 的耳機孔,一個電源按鈕,旁邊那個橘色的燈,表示 iPod 目前正連接著電腦,與你的 iTunes 動作中,而右邊有個麥克風收音孔,還記得上面提過了,這個底座可以讓你免帶耳機,免拿麥克風,直接對著螢幕說話就可以跟人家 skype 囉… 夜深人靜的時候,接上 GRADO SR-80 就可以好好享受音樂而不怕吵到別人… 而旁邊這三個 USB 插孔,也真的方便,不管你要接上甚麼 WEB CAM 、隨身碟、甚至讀卡機,都可以直接從這裡來。 所以啦… iPod shuffle 也直接從這裡台囉。不過喔,他似乎是反的…不知道夥伴們介不介意這一點? 底座的右側面更是誇張啦…居然有個多合一的讀卡機內建在這裡…這夠貼心,加分鼓掌喔! 在外型設計上面… 整體來說吉米覺得相當不錯… 各部份線條也讓這個螢幕讓人覺得是經過用心設計的,而不是為了賣螢幕而做螢幕… 背面標準的 VESA 掛架螺絲孔也巧妙的收藏起來,看起來挺清爽的! 這台螢幕有 DVI 、 DSUB 輸入界面… 此外,這台 22 吋螢幕解析度為 1680 x 1050 。啥?那不是跟旁邊蘋果電腦的 20 吋螢幕同樣解析度,人家還比較小兩吋,那是不是看起來會比較粗? 其實吉米覺得…吉米真的老了,這 ViewSonic 螢幕看起來也還滿舒服的!因為大了兩吋,字就不會這麼小囉… 不過眼尖的夥伴看到了沒?這台螢幕因為那個底作必須要放上 iPod 而不會擋到視線,所以他的螢幕機體本身的「高低」是「不可以」調的!也就是說,上面那個兩個螢幕之間的高低差,將會對於多螢幕使用者造成困擾。 甚麼是多螢幕使用者?!吉米就是多螢幕使用者,而且這是同一個電腦環境喔…桌面有四個螢幕寬。 從這張照片看上去,您就知道高低可調整的重要性,因為當你從左看到右的時候… 眼睛不需要「爬升」,然後再下降… 或許有夥伴會說,那簡單啊,要不墊高其他三台螢幕的高度,不然就是拆掉這台螢幕的底座,改接 VESA 的搖背式螢幕架,或是掛在牆上… 只是…拆掉底座,那不等於自宮嗎?這底座就是這個螢幕的最大賣點啊…夥伴! 來!旁邊的新舊小白也來合影留念一下! Core Duo 真的快….但沒多久之後又出現了 Core 2 Duo 的小白…還好,這小白不是吉米的…真是好險… (其實吉米最夢想的,是四核心的 Dual Core 2 Duo 的 MacPro 啦…那就有八核心囉…真是繼續去做夢啊…) 喔,這裡還有一個非常值得鼓勵、嘉獎的部份,這台螢幕的 AC 直接做在裡面喔,也就是你不用在搞一個尿袋,來提供電源給螢幕,直接把電源線接上去就 ok 啦… 不過,相信夥伴看到這裡,已經是這台螢幕的所有功能的介紹囉。你沒看到你要的部份對吧? 對,這就是吉米認為這台螢幕的棋差一著的可惜之處。你或許跟吉米一樣夢想: 電腦關了,該是來享受一下的時候吧?! 你瞧,吉米已經用上了四套外接硬碟陣列 RAID1 系統,總容量已達 1.3 TB了…果然拍 HD 影片,以及使用 TVMAX 來收藏自己喜愛的節目,是要付出很「大」的代價的… 喔,話說回來,也就是夢想,小黑趴一裝上去,當然不是要在這個小螢幕上面欣賞影片… (註:要讓插放在此螢幕上的 iPod 播放音樂或影片,必須透過電腦裡面的 iTunes 來播放,無法在電腦未開啟的情況下,單靠本螢幕獨力播放 iPod 裡面的歌曲與影片;當然,螢幕畫面也不會有 iPod 上的影像出現) 而是要在這個大螢幕上面秀影片啦…老闆… 不然它要幹嘛?放著不是很可惜嗎? 其實只要改個 dock 的線路,將 video 的訊號拉出來,然後螢幕後面再塞入一個 TV box 的模組,就如同 d 牌那樣,相信這個螢幕可以更吸引人,甚至再加上一個 remote control ,那真的可以坐在舒服的 Aeron Chair 椅子上面,欣賞著最新的影片哩… 吉米希望,這是 ViewSonic 的下一個產品已經有這樣規劃… 不然… 說真的… 太可惜啦! 最後這台螢幕建議售價 15,900 元… 嗯,吉米當初買 ACD20 花了 35,000 元,現在同樣的錢,可以買兩台 ViewSonic ViewDock 喔… 哎…真是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