坊間有各式各樣的外接盒,有內置兩顆硬碟可以做陣列的,也有單顆硬碟的…

有走 ieee. 1394a 俗稱 Firewire 400(實際傳輸速率約 30MB/s),也有走 ieee. 1394b 俗稱 Firewire 800(實際傳輸速率約 70MB/s),也有走 eSATA 的高速傳輸界面(實際傳輸速率約 90MB/s),當然也有便宜的走 USB 2.0(實際傳輸速率約 20MB/s)...
但是,當你出門在外,要跟別人交換資料的時候,你手上抱的筆記型電腦,是否也是如此神通廣大。如同夢幻 sales 一般,可以精通各國語言,隨時都可以把各國客戶搞得服服貼貼,馬上下單呢?
當然,不太可能隨時有台電腦可以具備各式各樣的傳輸界面。
有啦, Macpower 有個 Super S Combo 的外接硬碟,就是同時具備了上面所提到的「所有」傳輸界面,有沒有讚?詳情請參考之前分享「1 Bay 硬碟外接盒的高檔選擇 -- Pleiades Super S Combo」。
所以回歸根本而最基本,最常看到的就是透過 USB2.0 啦…

但是,如上所說,雖然現在從低階,一直到高階的外接儲存裝置,不管它用哪個高速界面,但是最後防線、也就是最基本的一定要有 USB 的接頭,來預防萬一...
今天這個 Uptech UTN700 eSATA 轉 USB 的界面轉接器能做啥呢?

這吉米也有點想不通,因為這類型產品,上面說過了,一定都會留一個最後底線 USB 接頭,反正吉米真的找不到只有 eSATA 的外接盒…
所以就乾脆拿這台 Stardom SR3610 eSATA + USB 的版本來測試吧~來假裝它沒有 USB …

就這樣把 eSATA 線接上去…

就自動 mount 上去啦,倒是完全不用安裝甚麼軟體,在水果幫的電腦上…
那接著我們就來測試一下透過它來連接,以及透過機器本身的 USB 傳輸效能上面有甚麼差別。
這是透過這個 adapter 的 16MB/s ,你看 USB 2.0 的傳輸效能就是這樣,慘不忍睹...

而且上下起伏還蠻大的,各位千萬不要拿 USB 的硬碟來剪輯影片啊~掉格掉到昏倒喔。

再來看看使用 Stardom SR3610 的內建 USB,15.3MB/s ,果然半斤八兩... USB 啊,不是吉米嫌棄你...而是真的太慢了...

恩...

所以啊,吉米不懂...這產品的需求,應該不大,因為連吉米都找不到「只有」 eSATA 界面的硬碟外接盒
反而吉米肖想的是 SATA 轉 USB 或是直接轉 FW800 的 adapter,意思就是類似以前 IDE 轉 USB 那種東西,直接接在硬碟後面的 SATA 界面,然後轉成 FW800 ,或是 eSATA 等高速傳輸界面,就更讚啦~
這東西現在美國有了,只是宇宙貴,折合台幣四五千元一個... 不如拿去買 Macpower Super S Combo..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