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六點半左右就起床了,連續第二天都睡在水泥地板上,因為覺得地面很平整,鎖已懶得將睡墊拿出來鋪。結果就睡得很差,地面平整是沒錯,但是太硬梆梆了,而且入夜後變得超冰冷的,跟睡在冰塊上沒有差異。
睡袋收到一半的時候,出現一個看起來很像警衛的人。

對方說的是德語,完全聽不懂在講什麼,但是依口氣跟態度來判斷,他是問我睡醒之後還要多久才會離開?看來昨天晚上當我在睡覺的時候就已經被他發現了,但是當時他並沒有將我趕走,隔天早上再來巡一次,客氣的問我何時會離開?
我說馬上就走,五分鐘後用昨天發現的水龍頭洗把臉,有點慶幸自己昨天還能睡得那麼安穩。
* * *
出發的時間很早,七點左右而已,天空一樣雲很多,這幾天感覺都很陰,雨好像要下不下的。

如果不下雨那當然很好,涼快的騎車再舒適不過了,但是總覺得下雨是遲早的事情,現在只能趁天氣好多趕一點路。
* * *
看到的田地如果不是玉米田那就是向日葵田,這個種子不知道怎麼灑的,就只有大樹下一圈的範圍沒有長出向日葵來。

進入歐洲的時間有點晚,早一個月來的話,眼前的景色全都是盛開的向日葵。
一開始看到花田都會興奮得哇哇大叫,三天之後就會打哈欠的騎過去,看到膩之後就不當一回事了。
* * *
這邊也有風力發電,這一路往巴黎吹的都是逆風,這樣感覺很吃虧,北京到巴黎大致上都是由東往西走,
可是風都是從西邊吹過來,如果反過來騎應該會輕鬆很多,至少風勢站在自己這一邊。

* * *
這一段式汽車專用道,沒別的路就只好硬上,反正出發的時間很早,路上沒什麼車輛。

騎完了汽車專用道之後才能繼續走黃色 87 號,而且接下來就不是汽車專用道,那如果我不硬闖的話,那該怎麼辦才好呢?
這一條 87 號的路也走不了多遠了,接下來的路錯綜複雜,自己也搞不清楚該怎麼騎,走一步算一步吧。
* * *
換個角度看這些高大的風車,太陽完全被遮蔽在厚重的雲層上方,偶爾才能看見一些光芒照映而下。

* * *
馬路兩邊種的大多是樹木,偶爾也會種果樹,這一顆開滿紅花的則很罕見,都快要秋天了還開的這麼漂亮。

* * *
還好這一路上經過的都是小鄉小鎮,不至於會在裡面變成大迷路的狀態,順著最大條的路走,就算左彎右拐的還是能走出來。

這些路牌實在很有意思,標示路名是正常的,連網址都標出來真是很神奇,是這一個鎮的官方網站嗎?
* * *
歐洲的鄉鎮就很有歐洲的感覺,有陽台或是院子的人家,一定會種很多漂亮的花,有房子的地方也一定會有自行車專用道。

* * *
看到這個小麥梗堆出來得人偶,不禁哼起「哈囉~你好嗎~衷心感謝~珍重再見~期待再相逢」。

有看過「我們這一家」這部卡通的人,應該多少都會覺得這個人偶很像花媽吧?
* * *
行李食物消耗戰開始進行,目前最有歷史的是這一條在中國邊境買的熱狗腸,已經足足攜帶了兩個多月的時間。

這麼簡單的包裝,可以抵擋高溫跟酷寒,日曬及雨淋,而且還沒有壞,打開之後味道還是很香,吃了也不會拉肚子。
本來想把這一根留著當作煮泡麵的加料,但是肚子餓得受不了,先吃再說。
* * *
飲水的補充也讓我很傷腦筋,路上都沒發現有水龍頭可以裝自來水。
早上看見兩個老婆婆在門口閒話家長,厚著臉皮過去拿出空空如也的水壺,用英文講「WATER」,希望老婆婆能夠裝水給我喝。
沒有太大的期望,以免到時候失望的更大。

聊天中的老婆婆馬上展開笑顏,空水壺交由一位老婆婆拿去房子裡面裝水,這一位則陪我聊天。
目前德文的溝通能力是零,用簡單的自我介紹說自己是台灣人,要騎到巴黎去。
沒多久水壺就裝滿了冰涼的水,如獲至寶的蓋上蓋子收起來,下次能夠補充水不知道是什麼時候,得省一點喝才行。
很彆腳的用英文跟波蘭文到過謝後離開,感覺巴黎好像不怎麼遠了,至少當我說要騎去巴黎的時候,老婆婆的反應是「快到了~就在前方」。
* * *
很快的就有了驗證的機會,某個鎮上插著一根柱子,標示著一大堆地方的距離,最底下的牌子寫著巴黎。

不知道它的算法是用什麼當作基準,但是只剩下短短的一千公里而已。
雖然很清楚實際上要騎的路絕對不止這個距離,但看到還是覺得很開心,騎了這麼久的車,終於就要到終點了。
下一次看到指往巴黎的標示牌時,人應該已經在法國了才是。
* * *
休息時間,沒有錢進餐廳,進加油站的商店看有什麼東西能買總行吧。

這一路上經過的加油站這麼多,為什麼會挑這一間我自己也說不出來,也許很多事情冥冥之中都有註定吧。
* * *
商店的規模很大,飲料、餅乾、雜誌、地圖,所有我需要的東西都有,只要有錢的話要將包包塞到爆炸都沒問題。

之前很喜歡買來吃的瑞士捲,標價從台幣二十五元變成八十元,看得我很傷心,想吃卻買不下手。
最後買了一個很大包的綜合巧克力餅乾,標價一點九九歐元,全部都用零錢付帳,面額比較大的硬幣留下來比較好用。
今天的開銷額度花光了… T_T

* * *
商店裡還有附設小型的咖啡廳,就是一台咖啡機而已,附帶的就有兩張桌子讓客人站著喝咖啡,我就站在這邊吃餅乾。
餅乾這種東西明明就可以邊騎車邊吃,幹嗎要站在店裡吃呢?
* * *
因為我看到了冰箱連接在地上的部分,是一條三孔的延長線,還有多一個空間可已使用。
拿著自己的充電器問員工說能不能讓我充電一下?跟早上要水的時候一樣,沒抱什麼期望,以免失望。
店員看了一下我手上的充電器,然後看著地下的延長線,明白了我的意思,很大方的就讓我在店裡面充起電來。
* * *
就這樣中午找到了寫遊記的地方,打開電腦的時候竟然也發現免費的無線網路,連加油站都能夠輕鬆上網,歐洲真是太方便了。
男員工看著我的電腦,我就用圖片簡單的說明自己的行程,接著竟然換到一杯免費的熱咖啡!

怕我不好意思喝,所以男員工也不問我要不要喝咖啡,直接就泡好在桌上請說這個請我喝。
然後還附帶了一本介紹手冊,是這一個區域的簡介,包含城堡、名產和歷史典故,都是德文看不懂,看看照片感受一下當地的風情。
* * *
有一個地方可以充電寫遊記兼上網就非常完美了,雖然沒有椅子可以坐,但還是努力的站著寫完了昨天的遊記。
趁可以上網的時候感僅透過網路問一下簡單的德語該怎麼講,迅速的惡補完「你好、謝謝、再見」這三句話。
臨走的時候男員工說等一下,又拿了一大袋的東西給我。

是一大瓶的礦泉水,紙袋中還有四個圓圓胖胖的麵包,看得我眼淚都要流出來了。
用剛剛才學會的德文頻頻道謝,現在總算不是半個啞巴,講謝謝的時候能讓對方聽懂是很開心的事情。

謝謝你們,我在店裡一站就是兩個多小時,臉皮很厚,不好意思。
* * *
走出加油站的時候天空還是一樣陰陰的,偶爾會看到一點點藍天,沒幾秒鐘又被遮蔽,一整天都默默的祈禱著不要下雨~不要下雨~

因為天氣很冷,萬一下雨的話,又冷、又濕、又吹風,那感覺一定很差,如果因此而生病那更慘,都已經是旅行的尾聲了,讓我順利的騎完吧。
* * *
很多時候騎在自行車專用道都會有迷路的感覺,因為看不見道路指示牌就會讓我覺得很不心安。

景色固然很漂亮,可是這邊真的能通往我想去的地方嗎?
* * *
上面那一條路走著走著就變成這樣,路沒了,接下來是草地,旁邊又是護欄,想走回道路也不行,只好騎在不是路的路上。

* * *
昨天買了一袋的番茄跟一袋的蘋果,番茄很快的就吃完了,不耐放的東西先吃,一整袋足足二十幾顆的蘋果就變成今天的主食。

吃蘋果的時候旁邊是養馬的地方,拿著吃剩的蘋果核在柵欄外東晃西晃,想吸引馬的注意力。本來距離很遠的馬,真的就衝刺的跑了過來,看著我手上的蘋果,一副就是很想吃的樣子。
之前有餵羊吃過蘋果,經驗還算豐富,但是餵馬又是另外一回事,遠遠的看覺得很小隻,近看真是超大一隻。

鼻孔就這麼大一個,餵馬吃蘋果的時候很怕被銳利的牙齒咬到手指,小心的試了幾次都掉到地上,最後就放在柵欄上讓馬自己吃。

吃好到相報,又跑來了兩隻馬,但是我已經沒有蘋果核可以餵你們吃了,這些蘋果還要讓我再吃好幾餐呢。
* * *
這一路上爬了很多橋,有橋就有河,有河就有美景,城堡式的建築隨處可見,更別提教堂、石雕這些每個鄉鎮都會有的基本元素。

河畔的草地好綠,河水也很清澈,在這樣的地方露營就是心中最佳的選擇,可惜天公不作美,我總覺得一定會下雨。
* * *
順著筆記本中寫著的地名移動,剛進入德國的前半段還算容易,接下來道路開始像微血管那樣亂長,已經沒辦法單純的走一條路就好。

路線複雜的我根本看不懂該怎麼走,所以只在筆記本中記錄了「可能」會經過的城鎮名稱。
到時候再看哪些路可已通往該處,看情況決定走那條路,真的是走一步算一步,老天保佑不會迷路的太慘。
* * *
要下雨了嗎?由於教堂的數量很多,我有想過去投宿教堂的可能性。

不知道神父或是修女收容過路旅行者的意願有多高?
只可惜這些教會的大門都是深鎖的,想厚著臉皮去問問看也沒有機會。
* * *
小朋友你好呀~德國騎自行車的人太多了,沒有人會把我當成怪叔叔看待,普遍上其它的交通工具都禮讓騎自行車的人。

德國的「Frei」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單車專用道的下方都會搭配這個單字,「Ende」我就看的懂是結束。
* * *
當有規劃良好的自行車到出現的時候騎起來只有一個「爽」字可以形容。

鋪設的平整的路面,不會和主要道路相隔太遠,讓我還可以看見到路指示牌再寫些什麼,專用道的風景也是一流,給德國一個大拇指。
* * *
大拇指之後很快的又變成汽車專用道,從進入德國之後就反覆這麼進行著,良好的自行車道跟惱人的汽車專用道。

而且看來一路上直到進入巴黎都是這樣的情況,但是不走這邊就沒別的路可以走呀,除了硬上之外沒有別的選擇。
* * *
硬上的結果就是這樣。

才騎了三分鐘就被警車給攔了下來,心裡想說好倒楣,標示說不能騎真的就不能騎。
大概被攔習慣了,警車靠近的時候一點也不緊張,立刻舉雙手投降,警察說這邊禁止自行車通行。我知道呀,那該怎麼辦?
* * *
也不怎麼辦,就當場叫我把車牽過護欄,總重量將近六十公斤的小多加上行李要牽過護欄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問一下警察大人,能不能讓我再往前騎一段,從最近的出口下去,警察很堅持要我從這裡離開,所以只好一個一個卸下行李,然後分批搬過護欄。
* * *
揮揮手跟警察說掰掰,他們還停在原地不肯走,大概算準了我會趁他們離開的什厚重新搬回道路上繼續騎,所以就盯著我看。

* * *
越過護欄之後是一條很陡峭的樓梯,警察叫我從這邊下去,然後自己想辦法。

牽小多下去的時候一個腳步如果沒踩好就是摔得人仰馬翻,分批將行李也拿下來,重新掛載回車上,又要開始迷路之旅了。

牆壁上的噴漆。被警察趕下來的時候有一點沮喪,這邊又是橋下,當下有一種想法就是,今天不如就睡在這邊吧,明天繼續騎。

當然只是想想而已,趁著天色還亮,把握沒有下雨的每一刻,能騎多遠算多遠。

有兩種情況我會很少拍照,第一是下雨的時候,因為拿出相機很麻煩,鏡頭被雨滴弄濕又要擦老半天。
第二就是迷路的時候,心情很差,看什麼景色都覺得沒什麼值得拍的,找路都來不及還拍什麼照呀。
* * *
從下橋開始迷路,東繞西繞亂走一通,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,現在騎的這個也叫路?這是田埂吧。

田埂旁邊是馬路,看不見路標所以不知道它通往哪裡,田埂騎了幾百公尺就變成翻過土的麥田。

見鬼了,那接下來怎麼辦,騎在田裡嗎?
* * *
此時有一位農夫開著四輪驅動的越野車來巡田,非常的現代化,他看著我,問我騎在他的田地上面幹嗎?當場讓我啞口無言,我指著旁邊的道路,說我其實是想走那邊,但是那邊掛著禁止自行車的牌子。
看著農夫的臉孔不苟言笑,我也不敢哈拉太多,牽車繞過一堆的雜草繼續騎禁止自行車走的馬路。
* * *
然後就是繼續的迷路,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騎過了,一堆看不懂的陌生地名,迷路的惶恐感何時才能習慣呢?

天色快要暗之前,好不容易又接上了黃色 87 號,現在有一個固定的路讓我騎都走得這麼辛苦,真不知道之後該怎麼騎才好。
太陽下山的時間不到八點,每天能騎車的時間越來越短,早上不可以賴床,越早出發越好,扣除迷路的時間,實際有效騎乘的距離根本不值一提。
* * *
快要伸手不見五指之前,決定落腳在這個公車站,今天晚上大概會下雨吧。

公車站的標誌是「H」,感覺很像旅館,水泥建築裡面很大一間,應該有六坪左右的大小,站牌下方的公車表說明晚上已經沒有車班了。
* * *
展開帳棚之後上躺平睡覺,把握每一個能休息的時間,明天早上才能精神飽滿的騎車。

睡在這種地方已經習慣的沒什麼好再多介紹,不過就是夜宿各公車站,有什麼好值得說嘴的?
* * *
睡覺之前都會想一些有的沒的,今天比較嚴肅一點。
* * *
一趟計劃從北京騎單車到巴黎的活動,任何人都可以給予它不同的定義。
* * *
假設今天只有出發前的記者採訪,接下來的日子都是與世隔絕的騎車,沒有遊記連載,沒有新聞報導,然後幾個月之後,抵達了巴黎。
第二度上新聞,看到新聞的人會有什麼感覺?
「對耶~有印象幾個月前電視有報導,說有人要騎單車橫跨歐亞,想不到真的給他騎到了。」
* * *
那一路上睡覺時間都不夠了還堅持要連載遊記的結果又是什麼?
加油的聲音,我聽到了,謝謝。
* * *
除了鼓勵之外,附帶的是一些更奇怪的聲音,不斷的質疑這趟旅行的意義是什麼?
施主,這個問題應該要問你自己。
* * *
遊記中不論寫了些什麼,都是我個人的紀錄,今天看到那些美景、吃了什麼好吃的東西、接受了誰的幫助,想寫什麼內容是我的自由。
* * *
遊記的存在只是希望透過我的眼睛,讓更多人能夠參予這趟旅行,遊記並不是這次旅行的意義所在。
* * *
這趟旅行的意義在於它的每一天,踩下踏板前進的每一步,抵達終點只是一個結束的儀式,而不是所有價值的極致。
沒有這些平淡無奇的每一天所累積起來的里程,就沒有一趟一萬多公里的單車之旅。
* * *
抵達終點的當天就算沒有任何歡迎儀式又怎麼樣?
被吹捧為英雄或是在電視上不停的看見自己的臉孔,這些並不會讓我感到高興,也不是我所追求的價值。
* * *
用「單車」完成這一趟一百年前有人選擇用「開車」的旅行,這才是它的精神所在,而其中所代表的意義,就讓有靈魂的人們自己去詮釋。
* * *
透過我的眼睛你們看到些什麼?
閱讀這些文字你們感受到什麼?
* * *
你們不需要餐風露宿,也不用日曬雨淋,睡公車站這種小事我自己來就好。
這趟旅行的意義不是我給予的,而是你們心中自己所下的判斷,去體會這趟旅行的意義。
【今日行程路線】2007 年 9 月 2 日(第 133 日)
德國 盧本一汽車場 → 爵瑟維茲某公車站 128.22 公里(累積里程 12732.30 公里)
下載今日行程 KMZ 檔案 (請以 Google Earth 觀看)
【薛德瑞與 BTP】 薛德瑞,知名的 Mac 軟體中文化義工,曾完成環台與環法單車之旅。這趟「從北京到巴黎」的單車騎乘挑戰活動乃是由薛德瑞與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所發起,並成為環品會「2007 世界地球日」活動的一環,定名為「BTP (Bike To Protect Our Planet ):為減緩地球暖化而騎 -- 單車橫跨亞歐挑戰行動」。
薛德瑞於 2007 年 4 月 22 日也就是「世界地球日」當天動身至中國北京,並在 23 日從北京天壇啟程朝法國巴黎前進,開始這趟為期六個月、旅途長達 15,000 公里的挑戰行動。
【延伸閱讀】 薛德瑞「為減緩地球暖化而騎 -- 單車橫跨亞歐挑戰行動」記者會紀實 薛德瑞「北京到巴黎單車旅行」計畫,等您熱情來牽成! 「BTP Bike To Protect our planet」標誌設計理念與過程(設計者 Stanley Hsu 部落格) FP Podcast 013:Mac OS 軟體中文化的奮戰騎士-- 薛德瑞(上集) FP Podcast 014:Mac OS 軟體中文化的奮戰騎士-- 薛德瑞(下集)
【授權宣告】 老地方冰果室獲得薛德瑞授權,轉載所有「BTP (Bike To Protect Our Planet ):為減緩地球暖化而騎 -- 單車橫跨亞歐挑戰行動」的過程日記。
|